1. 首页 > 书法

邓石如隶书代表作,当代隶书第一人

邓石如隶书代表作?邓石如隶书字帖最著名的如下:《世虑全消》每幅二行,每行四字,正文28字,题款11字,共计39字。全幅内容如下:“世虑全消,见几点落花,听数声啼鸟;尘缘割断,推半窗明月,卧一榻清风。那么,邓石如隶书代表作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最美八大隶书字帖

邓石如

邓石如像

邓石如,原名琰,因避仁宗讳,更名石如,字顽伯,自号完白山人、龙山樵人、籍游道人等。他出生于清寒书香门第,祖、父均酷爱书画,9岁时读过一年书,停学后采樵、卖饼饵糊口。17岁时为"潇洒老人"作《雪浪斋铭并序》篆书,大受好评,自此踏上书刻艺术之路。

邓石如的篆书纵横捭阖,字体微方,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。他以隶法作篆,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,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,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,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。

《篆书白氏草堂记》

邓石如隶书晚年精品

154万字左右。经过查询资料显示,《邓石如隶书易经谦卦》是2003年由杨柳青书画社出版的图书,其全书共有154万字左右,作者是邓石如,清怀宁人。该书是邓石如晚年隶书的代表作。

中国隶书四大家

邓石如隶书字帖最著名的如下:

《世虑全消》每幅二行,每行四字,正文28字,题款11字,共计39字。全幅内容如下:“世虑全消,见几点落花,听数声啼鸟;尘缘割断,推半窗明月,卧一榻清风。”

题款:“见源禅友属书,顽伯邓石如。”此四条屏的尺寸为每幅纵118厘米,横59.2厘米,现藏安徽博物院。

邓石如(1743—1805),号完白山人,安徽怀宁人,清乾隆、嘉庆年间著名的书法篆刻大师。其笔意师法秦汉魏晋碑刻,开一代碑学之先声,时人称其书法为“千数百年无此作矣”、“国朝第一”。其所开创的书法、篆刻新流派,被后人称之为“邓派”或“新皖派”。

他的作品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,安徽博物院更是其作品的重要收藏单位,《世虑全消》隶书四条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,众多有关邓石如的出版物皆以此幅为封面。

关于邓石如的隶书,后世书家认为:于隶书中融入篆法,且含北碑笔意,下笔沉雄朴厚,结体大胆稳健,古趣盎然,直逼秦汉。

邓石如最好的隶书作品

邓石如(1743年—1805年),初名琰,字石如,避嘉庆帝讳,遂以字行,后更字顽伯,因居皖公山下,又号笈游道人、完白山人、凤水渔长、龙山樵长,安徽怀宁县白麟畈(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)邓家大屋人,清代篆刻家、书法家,邓派篆刻创始人。

代表作品

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,擅长四体书。其篆书初学李斯、李阳冰,后学《禅国山碑》、《三公山碑》、《天发神谶碑》、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、汉碑额等。他以隶法作篆,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,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。他的篆书纵横捭阖,字体微方,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。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,结体紧密,貌丰骨劲,大气磅礴,也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。楷书取法六朝碑版,兼取欧阳询父子体势,笔法斩钉截铁,结字紧密,得踔厉风发之势。行草书主要吸收晋、唐草法,笔法迟涩而飘逸。大字草书气象开阔,意境苍茫。总观其四体书法,以篆书成就最大,楷、行、草次之。邓石如又是篆刻家,开创皖派中的邓派。他以小篆入印,强调笔意,风格雄浑古朴、刚健婀娜,书法篆刻相辅相成。邓石如的印章有着“疏处可以跑马,密处不使透风”的特色。

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,称之“四体皆精,国朝第一”,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,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。

当代隶书第一人

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,书家辈出,书法宝库十分丰富。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需要,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,我们选择了历代各种书体和著名书家的一些作品,编辑了这套《历代碑帖法书选》。我为大家汇总了一些 邓石如隶书书法 ,大家可作为参考,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帮助。

邓石如隶书书法欣赏

邓石如隶书书法1

邓石如隶书书法2

邓石如隶书书法3

邓石如隶书书法4

邓石如隶书书法5

邓石如简介

邓石如(公元一七四三年--一八零五年)初名琰,字石如,后以字行,更字顾伯,号完百山人,安徽怀宁人,是清代著名书法家、篆刻家。他擅长真、草、篆、隶,尤精篆书,以李斯、李阳冰为宗,又深得金石文字之妙,并稍参隶意,突破了前年来玉箸篆的攀篱,开辟了篆书的新天地。

民间奇人

邓石如身材高大,胸前飘一绺长长的美髯,遇人落落,性格耿介,无所合,无款曲,无媚骨,无俗气,称得上顶天立地的一个伟男子。邓石如登岱图

因为其祖辈出身寒微,枯老穷庐,他的一生更备尝人间的酸甜苦辣,过着"采樵贩饼饵,日以其赢以自给"的生活。他以"山人"自居,于荒江老屋中高卧,把功名两字都忘记了。

以上就是邓石如隶书代表作的全部内容,《崔子玉座右铭》又名《邓石如隶书座右铭》、《座右铭》,隶书,邓石如书。【原文】 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施人慎勿念,受施慎勿忘。世誉不足慕,唯仁为纪纲。隐心而后动,谤议庸何伤?无使名过实,守愚圣所臧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权威网站,不保留版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